跳至主要內容

忆往昔|泉州地标-钟楼

Kevin 吴嘉文大约 13 分钟忆往昔漫步西街

在泉州东街与西街的路口交界处,有一座欧式风格的白色时钟楼。以钟楼为中心,南北方向的中山街,是民国初期古城改造的产物,而北门街与东街,是改革开放后古城改造的成果。钟楼附近仅剩下西街被被动过。——泉州讲古

相关图片
相关图片

(图片来源:腾讯网 - 泉州三座钟楼,最古老的是西街钟楼,距今已有 86 年open in new window)

一段民间故事

为什么会在东西街十字路口建一个时钟楼呢?相传在 1934 年,国民党驻军某旅长沈发藻(外省人)欲娶一小姨,晋江县县长吴石仙为了巴结,向这个旅长物色了医院的一名护士黄彬彬。黄坚决不从,被逼无奈后服汞身亡。

逼婚事件轰动了全社会,引起了公愤。泉州黎明高中发起了学生运动,几个学校学生组织进行游行抗议。县长与学生代表谈判,同意在公众面前认错,并答应在东西街十字路口间一个时钟楼谢罪。

逼婚县长为吴石仙,而非张斯麟。

部分媒体和民间传闻误认为逼婚县长是张斯麟。曾经泉州电视台的《泉州讲古》节目也存在类似错误的表述。从《晋江市志》人物表录 1647 页记载民国时期晋江县县长可以看到,张斯麟与吴石仙执政时期较接近,仅相差了一年:

姓名籍贯任职时间
吴石仙江苏盐城1934.1.26-1934.10.16
余公武广东台山1934.10.16-1935.10.1
张斯麟江苏镇江1935.10.1-1937.11.1

可能有泉州或晋江的伙伴对晋江县县长一职感到好奇。此处晋江县非如今的晋江市,民国 16 年实行省、县二级地方建制,在当时,晋江县直属福建省,晋江县城为今泉州鲤城区。

逼婚县长为吴石仙,各方资料均有记载:

民国 23 年 5 月 28 日,泉州平民医院女护士黄彬彬(又名黄玉雪)因坚决反对封建包办婚姻,被国民党晋江县长吴石仙胁迫服毒自杀,引起社会公愤。泉州黎明高中学生张卓英等 10 余人发动召开晋江青年援助黄彬彬惨案大会,上书南京国民政府要求严惩吴石仙,泉州妇女界,新闻界人士结队示威游行,并通电吁请全国妇女会及各县声援,《江声报》、《泉州日报》、《华侨日报》连续报道黄彬彬惨案真相及各界声援、悼念活动,一时舆论沸腾。吴石仙遂于 6 月 21 日下令解散黎明高中,逮捕该校校长陈君冷、教员陈侃、学生卢民主等 3 人,并遣散全校师生。这场群众自发的封建反强权的斗争最终失败。——《泉州市志》2132 ​
民国 23 年 5 月,泉州平民医院女护士黄彬彬因反对封建包办婚烟,被县长臭石仙受赠遍婚惨死。以青年女学生为主体的各界人士成立"晋江青年援助黄彬彬惨案大会",斯壁被选为执委,大会后举行游行,请控诉,最后轰走吴石仙。——《晋江市志 1994 版(下册)》 ​
民国 23 年 5 月,泉州平民医院女护士黄彬彬被县长吴石仙逼婚惨死,刘瑜壁和陈家素等被选为晋江青年援助黄彬彬惨案大会执行委员。她们游行呼呼,请愿控诉,轰走吴石仙。——《泉州市鲤城区志 1999》 第 1301 页 ​
《(晋江地区)妇女运动史资料》、《泉州市妇女组织志》也对逼婚事件有着相同记载。——百度百科

反抗斗争胜利?吴石仙认错?钟楼是谢罪之物吗?

对于吴石仙与学生谈判及后来谢罪的说法,笔者在《泉州市志》《晋江县志》等县志中均未检索到相关记录。 但根据吴石仙下令解散黎明高中并抓捕相关人物的行为,感觉这家伙会认错是不太可能的,建钟楼应另有原因。1934 年,发起抗议的黎明高中停办,黎明高中停办一事在泉州市志其他地方也有记载:

民国 23 年春,梁披云、许卓然、秦望山在泉州武庙创办的泉州黎明高中停办。是年秋,校事会利用其校址创办卓然小学。1950 年,学校改名“光明小学"。1953 年收归公办,更名桐山区中心小学。——《泉州市志》 第 2402 页 ​
民国 23 年庄坤在泉州黎明高中肆业。不久黎明高中被封停办。——《泉州市鲤城区志 1999》 第 1331 页

最终吴石仙与 1934 年 10 月下岗。

钟楼建于何时?因何而建?

百度一下泉州钟楼的话,大部分媒体都主张钟楼始建于 1934,完工与 1935 的说法。有少部分认为钟楼始建于 1935 或者 1930 年。根据百科对于陈梅生的采访记录:

钟楼建于 1935 年,建设过程持续半年左右。建成后,楼体中部北面左侧有“晋江县长张斯麐建”的署名。这一署名,他不知见过多少遍。上世纪 50 年代,刷新楼体时,署名不见了。

根据 泉州网open in new window 的采访记录:

建造钟楼可能是因为 1934 年的新生活运动,其中就包括守时运动、节约运动等。

个人认为,为提倡大家守时,县长在人口繁华的东西街十字路口建了钟楼,这一说法较为可信。并且各县志中也有 1934(民国 23 年)新生活运动的记录:

民国 23 年间,在各级学校包括中学厉行“新生活运动”,以压制青年学生的爱国活动和进步思想。 ——泉州市志》 第 2408 页 ​
民国 23 年,蒋介石提倡所谓“新生活运动”,该报于 4 月 10 日第四版,以整版篇幅刊登“新生活运动特刊”。——《泉州市志》 第 2698 页

笔者检索了《泉州市志》《晋江市志》《泉州市 鲤城区志》三书中的 "钟楼" 字眼,均未找到钟楼建造的明确描述。当今泉州最有名的地标,却在市志中连个建造时间都没有记载。

钟楼建造那些年,泉州发生些了什么?

民国 20 年至 22 年,旱。晋江连旱 3 年,水田无法播种,地瓜大部分枯死,存者只长指头大。安溪县光法里田园龟裂,禾苗枯萎,蕃薯仅高丽参大。——《福建省 晋江市志 1994 版(上册)》 ​
民国 20 年,泉州关归属厦门海关后,由于“九一八”事变,各地纷纷组织反日会,抵制日货,以前川走台湾的帆船,均停驶或改编成沿海民船,泉州地区与台湾间的外洋贸易已呈衰微现象。民国 23 年 6 月恢复两岸往来,但情势亦趋暗淡。——《泉州市志》 第 1774 页 ​
民国 22 年(1933 年),资本主义国家向泉州倾销剩余商品,市场物价下跌,民国 23 年比前一年年物价水平下降 7.56%。 —— 《泉州市志》 第 1889 页 ​
民国 22 年 11 月 20 日,“福建事变”发生,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。分福建为闽海、延建、兴泉、龙汀 4 省并设 2 个特别市。兴泉省辖莆田、仙游、晋江、南安、安溪、惠安、同安、金门、永春、德化、大田、思明等 12 县,治所在晋江县城(今泉州市区)。民国 23 年 1 月,兴泉省政府成立。不久,十九路军兵败,兴泉省取消,泉属 7 县直隶福建省。——《泉州市志》 第 2076 页 ​
德化张雄南被任为永德仙讨逆司令,除夕晚以“剿匪”为名派兵到德化李溪、新溪等村大肆搜捕中共党员,逮捕无辜群众 102 人,其中幼儿 20 人、妇女 56 人。8 月,省保安三团马鸿兴部接防永春,先后捕杀中共地下党人和群众数十人。民国 24 年 7 月,国民党第九师二十六旅纠集地方军警分五路对芸溪区各乡村全面“清剿”,无辜群众被捕 1000 余人,各乡村财物洗劫一空,民房被烧 55 座。下旬,国民党军警和安南永壮丁队 2 万多人进犯边区根据地佛仔格,整个村庄被焚毁,群众被捕 1000 多人。——《泉州市志》 第 2233 页 ​
民国 23 年 1 月,“福建事变”失败后,国民党中央军进驻泉州地区“剿共"。中共晋南县委连续发动南安莲河盐工、东石布厂工人、安海人力车工人进行斗争。8 月,晋南县委和安海区委召开赤色工会会员举行武装斗争誓师大会,开展对敌斗争。工人们烧桥梁、砍电杆、割电线、破坏交通电讯设备等,配合安南永游击区进行反“围剿”斗争。——《泉州市志》 第 2118 页 ​
民国 23 年,福建省列为"期脏“省份,出自军事需要,全省实行保甲制度。国民党政府在泉属各县开始建立保甲组织,以镇压和控制人民。——《福建省 晋江市志 1994 版(上册)》 ​
民国 23 年,蒋介石提倡所谓“新生活运动”,该报于 4 月 10 日第四版,以整版篇幅刊登“新生活运动特刊”。——《泉州市志》 第 2698 页 ​
民国 23 年间,在各级学校包括中学厉行“新生活运动”,以压制青年学生的爱国活动和进步思想。 ——《泉州市志》 第 2408 页 ​
民国 23 年(1934 年),惠安县发生马鼻疽、猪外火疯;德化县发生牛、猪、鸡瘟疫,——《泉州市志》 第 1093 页 ​
民国 23 年,洪涝。7 月 21~22 日暴风雨,晋江洪水位高于常年约 7 尺,泉州市区低洼处积水,近郊及其百余邻乡农产品损失在 20 万元以上。德化不少房屋被水冲崩。永春溺死群众数十人,财物损失大于 100 万元。 ——《泉州市志》 第 336 页 ​
民国 23 年 7 月 21 日,"晋市大水成患,低洼之处,到 23 日晚才退尽,此次水涨,约高于常年海平面 7 尺",民国 24 年 7 月下旬,"连日狂风暴喝交相为虐,晋江上游山洪爆发,酸皮空前水灾,自 7 月 26 日至 8 月 13 日(农历六月廿六至七月十五》前后 20 天.晋江计发大水 4 次:第一次为 7 月 26 日,第二次为 7 月 30 日、第三次为 8 月 6 日、第四次为 8 月 12 日。4 次洪水持续两天,或持续四五天,其来势之猛,洪峰之高,持续时间之长,为历史上所罕见" 。其中七月初一日洪水最大、灾害最重。石站洪峰流量 10000 立方米/秒,水位比光绪三十一年七月初三日还高 3 市尺,破解放前百年间的历史记录。泉州城区十之八沦为泽国,被浸 4 天,水尾淹到钟楼脚。—— 《福建省 晋江市志 1994 版(上册)》

民国 23 至 24 年,经济不振,政治动荡,在那些天灾人祸面前,建造钟楼也许只是一件大家都不在意的小事。只是历史变迁,钟楼被幸运的遗留了下来。洪水没过钟楼脚,兴许只是那段悲惨时期的一帧画面。尽管如此,泉州仍有不停斗争着的人民:

晋江温陵养老院民国 23 年,由商人伍泽民发起创办,院址在温陵书院,收养贫因无依的男性老人,向社会募捐经费。--《泉州市志》 第 2183 页 ​
民国 23 年,永春县热心教育人士在遐龄村(今埔头村)创办盲童学校,招收永春、德化的盲童人学,师资自聘。学校实行半工半读,一边学习盲文,一边学习织席、编藤椅等工艺。民国 35 年,因经费不支停办。--《泉州市志》 第 2401 页 ​
民国 23 年春,梁披云、许卓然、秦望山在泉州武庙创办的泉州黎明高中停办。是年秋,校事会利用其校址创办卓然小学。1950 年,学校改名“光明小学"。1953 年收归公办,更名桐山区中心小学。--《泉州市志》 第 2402 页 ​
民国 23 年,晋江等泉属 6 个县均设戒烟所,收监吸毒者,强制戒除。--《泉州市志》 第 2241 页 ​
民国 23 年,永春石鼓乡卿园村华侨林振焕从菲律宾引进黑紫皮果蔗,逐步代替一部分青皮果蔗。《泉州市志》 第 1122 页 ​
民国 23 年 9 月,中共厦门中心市委决定各地工人团体(赤色工会)改为工人抗日会,开展抗日救国运动,从而结束赤色工会的历史。《泉州市志》 第 2115 页 ​
民国 23 年 4 月、7 月,民国 25 年 5 月、7 月和 27 年 2 月,先后与菲律宾群岛、英属印度、荷兰、英属北婆罗岛及萨拉瓦克和法国开办汇兑业务。——《泉州市志》 第 934 页 ​
中央银行泉州分行民国 23 年(1934)10 月,立中央银行泉州办事处,不久升格为分行,求一等分行厦门分行管精,行址泉州中山南路 491 号。--《福建省 晋江市志 1994 版(上册)》 ​
民国 23~24 年,永春、晋江、安海、德化、安溪相继开设电报局。民国 23 年 5 月,创办泉州无线电台,设在南门聚宝街 27 号。民国 24 年,泉州无线电台并人泉州电报局,实现有线电报与无线电报合设。

历史的痕迹

相关图片
相关图片

(图:上世纪 50 年代,烈日下人们推拉板车、骑着自行车经过钟楼,这也是迄今为止钟楼最早的照片。源于泉州网)

时钟楼建造初期,四面时钟由发条驱动,一面走一款。所以钟楼内设有小直梯,每隔一段时间需要人工上去做一下精度调整。

相关图片
相关图片

(图片来源:泉州网;从内部看四个钟面,别有一番趣味。庄丽祥 摄)

后来发条时钟被更换为了石英钟,遇到下大雨也会完蛋。而今,时钟楼换上了机械钟,还配置了节日灯与红绿灯。

相关图片
相关图片

(图片:夜晚的钟楼。来源:豆瓣-小葱葱头的相册open in new window)

参考

泉州网open in new window

百度百科open in new window

上次编辑于:
贡献者: kevinng7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