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高绩效教练》(第 5 版) 约翰·惠特默(John Whitmore)
以下为全书 (7-14 章) 阅读笔记
第 7 章 | 强有力的问题
告知或提出封闭式的问题,人们就不会去主动思考;提出开放式的问题,人们自然会思考。
案例 1:让运动选手盯住球。体会以下问题的不同效果
问题 | 选手常见反应 |
---|---|
“你在看球吗?” | 可能产生抵触或撒谎 |
“你为什么不看球?” | 抵触更强,进入辩解 |
大约 77 分钟
《高绩效教练》(第 5 版) 约翰·惠特默(John Whitmore)
以下为全书 (7-14 章) 阅读笔记
告知或提出封闭式的问题,人们就不会去主动思考;提出开放式的问题,人们自然会思考。
案例 1:让运动选手盯住球。体会以下问题的不同效果
问题 | 选手常见反应 |
---|---|
“你在看球吗?” | 可能产生抵触或撒谎 |
“你为什么不看球?” | 抵触更强,进入辩解 |
《高绩效教练》(第 5 版) 约翰·惠特默(John Whitmore)
以下为全书 (1-6 章) 阅读笔记
第 1 章 奠定“教练思维”与“绩效公式”基础,回答“为什么要教练、教练是什么”。
核心观点: 传统的“告诉式(Telling)”管理难以满足当今企业对创新、敏捷和人才发展的要求。通过引入“教练式(Coaching)”管理,组织可以在保持效率的同时激发员工内驱力,让目标落地并持续培养接班人。
故事源于管理学经典文章《Management Time: Who’s Got the Monkey?》。文中把“尚待解决的任务”比作一只只猴子。当员工拿着问题来找老板时,如果老板习惯性地说“ 把资料发我 , 这个问题,你可以如何解决 ”,猴子就从员工肩膀跳到老板肩膀。久而久之,老板背上趴满猴子,员工则轻装上阵。由此衍生出两种常见误区: